取消搜索
搜索历史
    热搜词

      重磅二姐否认李玟是割腕自杀

      频道:娱乐      日期:2023-07-06 21:34     浏览数:1460次

      李玟,原名李美林,中国香港著名的华语流行女歌手、影视演员。

      1993年,年仅18岁的李玟参加了香港TVB新人歌唱大赛,并获得了大赛的亚军。从此以后,李玟便在香港歌坛崭露头角。1994年,李玟应邀去了台湾,并在台湾名声大噪。

      1996年,李玟应邀加入了Sony Music唱片公司,并在当年发行了《李玟CoCo同名国语专辑》,在该专辑中的主打歌《往日情》获得了当年金曲龙虎榜年终销售第2名。在同年,李玟还发行了英文专辑《CoCo’s Party》,当年在台湾卖出了53万张唱片。

      之后,李玟加入了美国Sony Music公司,从而为她成为国际歌手跨出了第一步。1999年,李玟推出了首张国际英文专辑《Just No Other Way》,获得了美国歌坛的一致好评。2001年,李玟因演唱《卧虎藏龙》主题曲,使得她成为了首位登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献唱的华语歌手,被时代杂志评价为“华人之光”。尔后,李玟一路长虹,逐渐成为了华语乐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。

      然而,就是这么一颗耀眼的明星,却在7月5日离开了这个世界。7月5日的消息称,2023年7月2日,李玟在家中选择了轻生,虽然经过了医生的紧急治疗,但终因医生回天乏术,最后导致年仅48岁的李玟于7月5日与世长辞了。

      李玟与世长辞后,各大新闻媒体便迅速发出了各种报道,在各大新闻媒体报道李玟死因时称,由于李玟患有抑郁症,因此,饱受抑郁症折磨的她便在7月2日时选择了割腕自杀,在被其母发现并紧急送医后,终因伤势过重、抢救无效而于7月5日时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。

      至于李玟割腕自杀的过程,众多媒体均报道称,李玟是在卫生间内用指甲钳割腕自杀的。

      当众多媒体将李玟割腕自杀的过程报道之后,立即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质疑。网友们称,第一次听说指甲钳可以用来割腕自杀。不知道李玟家里的指甲钳该有多大啊!如果是一个常规指甲钳,是根本不可能用于割腕自杀的。毕竟常规指甲钳的刃口很窄,是很难用于割腕的。

      而正在网友们对于媒体报道的李玟割腕自杀的过程产生怀疑时,2023年7月6日,李玟的二姐发声了。


       

      李玟的二姐的发声

      李玟的二姐李思林在接受一家媒体电话采访时称,几乎所有的媒体在报道我妹妹李玟的死因时均用了“割腕轻生”一词,其实,这种报道是没有根据的。我妹妹李玟根本不是“割腕轻生”,至于她是怎么轻生的,我们家人不愿意透露。现在,我们家人只希望媒体少一点八卦,不要妄自猜测我妹妹李玟是怎么轻生的了。至于我妹妹李玟的乳腺癌问题,其实,早已经痊愈了。乳腺癌并不是促成我妹妹李玟轻生的原因。

      以上,就是李玟的二姐李思林对媒体报道的李玟割腕自杀的否认。

      通过李玟的二姐李思林对于妹妹李玟轻生方式的否认,我们不难看出:众多媒体对于李玟轻生过程的报道纯粹属于猜测,是完全没有事实根据的。另外,通过李玟的二姐李思林对于妹妹李玟轻生方式的否认也可以说明:指甲钳,是很难用于割腕自杀的。媒体的报道不是一般的无厘头,而是很特别的无厘头。

      另有外媒报道称,当李玟的丈夫乐裕民得知李玟轻生的消息后,十分悲痛,乐裕民已紧急飞往香港,想见李玟最后一面。

      当众多网友知道这一切实情后,网友们便纷纷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。


       

      网友声音

      网友岁月如歌:现在的一些媒体就是喜欢乱报道,他们在没有弄清楚事实真相之前,就会对某一事件妄自猜测,从而给出了错误的报道,进而误导了社会大众。这样的一些媒体应该称之为“无聊媒体”,是不会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的。

      网友叽叽歪歪:通过李玟的丈夫乐裕民回到香港想送李玟最后一程这件事情来看,夫妻俩还是有感情的呢!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不要随意猜测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纠纷了。

      总之,网友们的议论有很多。


       

      老胡观点

      人的一生既有悲欢,也有离合。无论是谁,也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,都会终将离开这个世界。

      李玟,作为一代巨星,她先行地走了。不过,尽管她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,但她永远活在歌迷的心中。在此,老胡也不想多说什么,老胡惟愿:李玟能够一路走好,让她在另外一个世界里获得重生。

      关注专问经验www.cwqu.com了解生活百科知识
      • 合作伙伴

      • 官方微信
        官方微信

        新浪微博
        文章投稿
        yxad@qq.com
        邮件订阅
       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、研究成果、产业报告、活动峰会等信息。